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作文 篇1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了它,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福尔顿的所谓“习惯的帽子”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当初“101章光毛发再生剂”问世时,有人曾听一位老中医说起,其实这配方古来有之,他也一直在给病人用,可是他就没想到把配方转变为一种“商品”。也许,这也正是企业家与手工艺人的区别所在。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其实它具有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不仅如此,在客现存在的公理与事实面前,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从众”。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下蛋”——这个众人承认的常识,谁能不从呢?在日常交往中,点头意味着肯定,摇头意味着否定,而这种肯定与否定的表示法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当你到该地时,若不“入乡随俗”,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对“从众”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无主见,“墙上一棵草,风吹一边倒”。
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心理作文 篇2
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是文娱活动课,陆老师与我们一起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心理测试。
老师先让我们写出二十位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我有幸上黑板。我不假思索,一会儿就写出了二十个人的名字或称呼。回到座位,我四下一看,有些同学正在那儿冥思苦想呢,嗨!他们平时真不注意身边关心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待同学们都写好后,老师说:假设你的二十位亲人和朋友坐的船遇难了,只能救15个人上来,你必须放弃5个,你会放弃谁?听了这话,我手里的粉笔顿时沉重起来,看看这个舍不得,看看那个也不行,可是必须赶快决定,我咬咬牙,删去了5个,心里顿时觉得好对不起他们。
这时,陆老师又要求我们再放弃5个。还要放弃!我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我真没办法了,这一次我把一些同学删去了,还删掉了一个大姑姑。这下我的心情更沉重了,我心里默默地对他们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是实在没有办法才放弃你们的。
放弃了10个后,我正难过,老师又要求我们再放弃5个。什么?同学们也惊叫起来。我左看右看,谁都舍不得,咬咬牙我删去了3个,可还差2个呢!爷爷、奶奶对我都很好;爸爸、妈妈和姐姐是我最亲的人,不能放弃;马力群和周冰莲是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是放弃爷爷奶奶呢?还是放弃好朋友呢?经过一番艰苦的选择,我决定放弃爷爷奶奶,因为他们毕竟老了,陪伴我的时间不长了,也不能真正了解我,而马力群和周冰莲呢?她们陪伴我的时间还长,能为我分忧解难,最终,我选择了好朋友,放弃了心爱的爷爷奶奶,这时我的心如刀绞一般。
我以为游戏到此结束了,可没想到的是,陆老师还要让我们再删去三个,只留下最重要的两个。我看了一下黑板,毫不犹豫地留下了爸爸和妈妈。妈妈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切,她在家烧火做饭,勤俭持家,给了我无限的温暖;爸爸为了我能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整天在外奔波,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父母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不完,怎么能放弃他们呢!
通过这次心理测试,我想到了许多:我懂得了,我们不长的人生经历中,谁给了我们关心和帮助,也让我体会到了亲情、友情的珍贵。同时我也明白了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坎坷,我们要学会放弃。
心理作文 篇3
乙:许多年来,人们对命题作文的议论颇多。有的人认为命题作文脱离学生的实际,束缚学生的思维,小学生习作不宜提倡命题作文;也有人说,命题作文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作文能力有着其独具的特点和作用。老师们都很关心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吧。
甲:自古至今,命题作文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当今的高考、中考制度,虽然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迥然不同,但是“命题作文”这一点仍然没有改变。就中小学作文教学来说,“命题作文”仍然是被普遍采用的重要训练形式。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命题作文也是如此,有长处也有短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命题作文对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和存在着哪些弊端,对正确地认识命题作文、从而改革作文教学、提高质量,是有实际意义的。
乙:您说得对。对任何事物都不能用静止的绝对的眼光去看待,对命题作文同样也应该如此。作为一种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它经历了漫长时期的历史考验,今天看来,它的流弊不少,但其中积极因素也很多。我国古代许多文章大家,都受过命题作文的严格训练。历史上不少名篇,也是命题作文的产物。譬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由陈皇后命题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股子京命题的。这些文章都是他人命题,因题而作,受命而作的,但表达的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从古代私塾的个别教授到学校教育的班级
授课制,课堂教学、“命题作文”方式一直得到普遍采用而又经久不衰。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有着心理基础。
(一)命题作文的心理基础
甲:命题作文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命题作文是以“他人出题、依题作文、受命作文”为特点的。在中小学,一般是教师出题目,学生依题目作文。这样的训练方式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许多方面是相适应的。首先,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整体看,他们在行动上尚未能完全控制和监督自己,他们的认识能力处于稚嫩状态,他们刚刚跨出作文训练之门。在这种情况下,作文训练就需要有一定的办法来控制他们。而命题作文目标明确,除一些教师盲目命题,脱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望题兴叹,无从下笔以外,良好的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写什么,运用什么方法等等,其目标是很明确的。这样,命题作文就成了控制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
乙: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曾说过:“……惟恐学生有所积蓄而懒得发表,或打算发表而懒得在技术上用工夫,致与养成两种习惯的目的相违反,于是定期命题作文。”在这里,叶老以简洁的语言中肯地论述了命题作文的心理学根据。
甲:其次,从激发学生作文的动因看,命题作文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完成规定的作文训练任务,努力克服惰性。往往作文题目出来之后,学生的思想情绪为之一振,注意力特别集中,意志也将会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很有帮助的。
再则,以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看,命题作文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思绪,启发学生展开思路,引导学生围绕题目的'要求去思考表达。特别是小学生,分析思维还不发达,如果作文没有题目,叫他自由作文,不少人往往会不知写什么才好,就会如大海捞针,理不出一个头绪来。然而,一个好的作文题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记忆库房里的表象激活起来并有机地集中起来。这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乙:我们如果从课堂教学方式和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来看,命题作文,教师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阅读教学,按教学计划进行安排的。因此,训练的计划性较强,比较适合于统一要求的集体教学,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甲:正因为有上述的种种原因,命题作文过去、现在都对儿童习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既然是他人命题,就很难完全符合作文者的实际。再则,命题作文有限定性的要求,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还有,命题作文一般对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都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如果指导不当,违反了命题作文的心理学要求,往往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限制了他们的才思。
乙: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革命题作文,要有效地发挥命题作文的积极作用,对其弊端则要根据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进行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关于作文的心理过程,前几讲中,我们已谈过了,为了这次讨论的方便,袁老师,您是不是就这一方面,再作些分析。
(二)儿童作文的心理过程和状态
甲:好啊,儿童作文的心理过程是什么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人的写作活动是一系列递次反映的心理过程——客观现实的众多信息通过人的种种感官,传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知,被“贮藏”于记忆的“库房”里;一旦受到某种诱因的触发,记忆“库房”中贮存的一些信息就会在大脑皮层上一一复呈出来;这些复呈的信息与刚刚输入的信息放在一起,经过加工、整理就形成了思维的内容;思维的结果因某种需要用语音表达出来,就成为口头语言,用文字写出来就成了文章。
乙:简言之,作文活动,包括了从感知到记忆、想象,以表象的复呈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内部言语、表象外化为口头言语或书面言语的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
甲:可以这样归纳,从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儿童作文时所直接面对的已不是客观世界的实体,而是自己的心理——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记忆表象。
乙:这就是说/己忆力越强,记忆库房中贮存的信息越多,表象越鲜明,情感越丰富,思维也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就越可能写出好文章。
甲:是的,在儿童作文时,记忆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乙:我记得,记忆按照内容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其中同作文密切相关的记忆类型主要有四种。
一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形象记忆。譬如,观察动物玩具后对玩具形态、动态的记忆。
二是以做过的动作或进行过的运动为内容的运动记忆。譬如,对制作纸工时一个接一个的工作步骤的记忆。
三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情绪记忆。譬如,对参观飞机场后愉快心情的记忆。
四是以概念学断、推理等为内容的逻辑记忆。如,对从集体活动中所受到的启发,所懂得的道理的记忆。
甲:对小学儿童来说,由于他们心理的主要方式是直观的、情感的,所以,他们长于形象的记忆。在小学生记忆的库房里有着丰富的这方面的信息。而小学儿童的逻辑记忆正在初步发展着。他们正逐步学习从事物相互的种种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意义。这种在生活中通过思考产生的思想,也日益增多地贮存在记忆库房之中。
可以说,在儿童全部记忆中占有更大比例的是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在程度上比其他记忆来得强烈,有时与这种具体感情相联系的事件都已忘却了,但当时的情绪体验却很鲜明的保持着。这一点很重要。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情绪记忆在大脑皮层上的复呈,往往需要一个引起触发的外部“诱因”。这个“诱因”能激发儿童在自己的内心唤醒曾一度体验过的情感。情感的波澜又往往能激起与这种情感相联系的记忆中的形象和思想,进而引起儿童抒发和表露对于生活感受和切身体验的欲望,或想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思想情感传导给别人的言语交际的需要。
乙:袁老师,从您的这番分析中,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待改革的不良的命题作文的主要弊端,正在于同上述儿童作文心理状态及儿童作文心理过程不相适应。
(三)传统的命题作文教学必须改革
甲:是这个意思。从命题作文的过程看,因教师命题而作文的儿童,在奉命作文之前,对于自己为什么写、应该写什么,一无所知。只是通过审题、弄清题目要自己写些什么,才去搜寻、拼凑一些材料,再设法套到题目规定的“框框”里去,而并非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撰作”。显然,这同前面所述的作文心理过程有着相差甚远的不同程序。
再从教学实践中的作文的命题看,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乙:这点,我们都很清楚。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为了在升学考试中能取得高分,一些老师过分强调审题、切题。为此,绞尽脑汁编制繁多的作文题,有意在文字上绕弯子,引导儿童如何抠题目上的字眼,如何根据题目来选材、立意、布局等。
甲:说到底,这些同志着眼的是指导儿童如何让文章的内容适应、紧扣他人所命题目,而不是考虑如何诱发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意思表露出来。
这样一来,教师的命题则往往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与心理状态。这就更强化了命题作文的弊端,以至在不少地方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儿童望题兴叹、无话可写,不知如何是好,或者勉为其难、胡编乱套;另一方面,儿童大脑中贮存着的丰富信息,则被深深地锁在记忆的库房之中,难以复呈、加工,成为作文的材料。
从对命题作文的主要弊端与教学实践中不良命题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作文训练,这样的作文命题也就从根本上违背了作文教学的目的——训练儿童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改革命题作文必须以“顺应儿童作文心理”为主攻方向,努力发挥命题作文的长处,使之对儿童作文训练起积极的作用;努力克服它的弊端,消除它对儿童作文训练的消极影响。
乙:这样看来,我们首先必须重新评价“命题”的意义和作用了。 甲:是的。只有正确评价“命题”的意义和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改革真正触及命题作文弊端的实质,即作文命题与学生生活积累、心理状态不相适应的问题,才能缩小教与学的心理距离。
心理作文 篇4
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枝头鸟儿成双对,情人心花开。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小燕子!
楼层上出现了一些黄兜兜的鸟窝,不时会有两只鸟儿来回飞着。过了几天,就听见“唧唧喳喳”的声音了——是雏鸟诞生了。每天它们的妈妈都会来给它们喂食,叼着虫子。
人们便没有打扰它们温馨恬静的生活,只是默默的注视着。
但现在,却没有了,心里报着疑问来看看。啊!窝没有了。窝哪?再看看地下血肉模糊的东西——是鸟儿的残骸,血淋淋的事实,让人揪心啊,让人愤慨!
或者,害鸟者们,是麻木的,是无情的,是冷血的!愤怒不至于发泄在几只刚刚出生的生灵上吧!
为什么?
素质。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这一界定对于人才培养来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作为心理品质,这里所讲的“素质”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
其次,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便不具有必然性和目标性,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
第三,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体现的,因此,素质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因而,也有专家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身的态度。
当然,并不因为素质的相对稳定性而断言素质一旦形成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它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因而它又会在外界的影响和冲击下,发生变化,有时可能是质的变化。从这一意义而言,人才的素质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心理作文 篇5
试卷发下来了。在老师的口中,她久久没有听到她的名字,她的心怦怦乱跳,只觉得耳朵发热,脸上火辣辣的,手心冒出一片片的冷汗,心乱如麻,如坐针毡。她希望能有奇迹出现:或许是老师把自己的卷子排错了位置呢?在或者是将我的卷子漏掉了呢?也许,也许这只是一场虚假的梦……
但是,她的心告诉她:这是一个现实,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终于拿到试卷了,她名字前的数字:从1变成了23,听到这一分数,同学们将异样的眼光齐刷刷的投向了她,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惊异的叫声,这每一幕都深深的刺痛这她的心,她的眼里有一个无助的精灵在痛苦这……
她楞住了,极力把目光避开所有人,把头埋得很低很低,呆呆地望着自己的脚尖,一颗颗如珍珠般的东西在她的眼中打转,她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她像丢了魂似的,眼睛失去了神采,脸上一阵白一针红。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回到座位上的!
望着那张披红挂彩的试卷,那上面一个个如同咒符般的文字,她恨不得撕了它,但是——她不能!!上课时,她把头埋得很低很低,此时她感觉度日如年:时间过得很慢很慢,恨不得用毫秒来计算!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往家中走着,天空是灰暗的,云朵黯淡无光,树木小草失去了生机,花朵在无力地呻吟着……
回到家,换来的是一顿无休止的唠叨,一张张失望的表情,她一头扎进了自己的那个封闭世界,眼泪像断了线似的,止不住往下流……
心理作文 篇6
妈妈,我有一肚子的话想对你说,每次话到嘴边却又咽下,今天让我一吐为快吧!
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那是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的一次测验中,我考了53分,那是一道大题和一道小题没写,还有计算错了的题,整个卷子上都是叉和扣得分。当老师发下来的时候,我羞愧的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我整个下午都在等待着老师的惩罚,果不其然,到了放学的时候,老师说:“罚抄试卷两遍!”我叹了口气,心里想:还好,没有请家长来。
我以为已蒙混过关,可是晚上妈妈问我是不是考试了,我的心一下子吊到嗓子眼,我心想:哎呀,我的末日要来临了呀!我羞愧地说:“嗯”,“那你考的怎麽样?”妈妈和蔼地说,我没回答,妈妈又问:“是不是考的不好呀?”我快要哭出来的回答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贪玩了,你原谅我吧!”而妈妈却平静地说:“孩子,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说着,妈妈和我一起分析了那张试卷。
妈妈一直憋在女儿心中的一句话,就让我现在发泄出来吧。
妈妈你是树,给我遮阳;你是伞,为我挡雨;你是衣,给我温暖。
妈妈,我爱你!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renwuzuowen/2021-08-22 081818/851006.html